首页 | 中心资讯 | 活动导航 | 活动推荐 | 表格下载 | 成绩查询 | 联系我们 | 视频欣赏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和传承民间烙画艺术
http://sfhh.cn   2010年11月26日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和传承民间烙画艺术

重庆市江北区福宁村小学 张 倩

 
    随着社会文明向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由于全民性的(包括中、小学生)文化意识观念的转变,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挑战,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关键在于小学美术教育,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将民间美术纳入到青少年美术教育中去更是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应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开拓艺术视野,理解与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国的文化艺术应包括三大部分:精英文化艺术、乡村文化艺术、市民文化艺术。乡村文化艺术约定俗成,称为民间文化艺术,民间美术即属其中;市民文化艺术称通俗或大众文化艺术;上层文化艺术称为精英文化艺术。这三大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总和。其中,民间文化艺术是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千百年来在老百姓中通过口头,或通过风俗和物质的传播形式完成的,人们往往不需要刻意去学,只需要自始至终生活在老百姓的群体中,往往成为这种文化艺术背景下的一个成员,并且不自觉地成为这种文化艺术的传播者。不管多么高深的精英文化艺术还是多么时尚的通俗文化艺术都是建立在民间文化艺术这个基础上去发展的。 近几年来,我校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教学作了摸索,本文就以民间烙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和传承进行了一些研究见解。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乐于接受各种文化思潮和新生事物,但同时对各种文化艺术的审美也容易存在偏差。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外大量时尚流行的通俗文化思潮涌入中国,在悄然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艺术,就中国文化艺术的三个组成部分而言,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处于第二个层面的通俗文化层,因为通俗文化艺术具有大众性、时尚性,更利于为青少年所接受。精英文化艺术的深刻及相对的“高高在上”,使广大青少年在接受上有一定的距离;而由于年代的久远及非时尚、功利性的因素,又使得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严重缺位,无法对青少年实施良性的影响,造成影响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只有通俗文化艺术一个层面。
    通俗文化艺术虽然具有大众性和时尚性,但同时也相对肤浅、表面、良莠不齐,青少年在接受单一通俗文化艺术影响中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再加上社会其他不良因素的综合影响,就会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丧失对真善美的认识,甚至出现道德和人性方面的种种异化现象。这就急需接受良性的审美艺术教育,弥补除通俗文化艺术层之外其他两个重要部分的教育。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忽略了民间美术教育那将是不完整的美术教育,更为严重的是将危及我们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如果我们的民间美术在我们的青少年中得不到强化,造成的后果不可设想。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可能出现历史性断裂,因此我们加强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民间艺术教育,为如今进行的学生素质教育,奠定青少年在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根基。帮助他们在民族情感,国家意识上树立起牢固的精神支柱,事实证明,教育若能较好发挥导向功能,则传统文化精华必然代代相传,民族振兴而立于不败之地。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选择了民间烙画艺术作为突破口,以民间烙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和传承进行了一些研究。
    二、理论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提出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族民间美术,观赏传统的民族民间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美术作品风格的丰富性。
    三、民间烙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实践研究
    (一)、民间烙画美术作品与儿童美术作品的异同
    中国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所溶入的烙画、剪纸、年画、版画、雕刻、泥塑等艺术样式对少儿绘画都具有许多有益的借鉴。纵观民间烙画美术作品和我们的儿童美术作品的特点,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和差异需要我们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加以认识和关注。
    1、民间烙画表达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是日常生活,生产简单记录,不讲究也无法讲究工艺技巧和材质,它们讲究的传神达意。我们的少儿尚未掌握学院派的技法技巧,思想和行动上海阔天空,他们对有限的生活的描述用最简单的手法表现出来和民间烙画接近。
    2、民间烙画美术的构图造型观念既不是西方的焦点透视,也不是民族文人画传统的散点透视,而是以“我”为中心的多点透视、心点透视,是超时空的多维空间,它和少儿随心所欲的构图造型相似。
    3、民间烙画美术的色彩体系既不是西方的条件色体系,也不是作为民族传统的固有色体系,而是中国本源哲学体系的阴阳五行观念色彩体系,它和少儿作品中的想象色彩相似。
    4、民间烙画美术作品的作者生产生活阅历不同,每人生活环境、工作岗位、所受教育、宗教信仰各不同,所以作品个性彰置,寓意丰富,各不相同。而少儿正处在无忧无虑,如诗似画般的年龄阶段。他们幼小的心灵充满金色的梦想,他们眼中的世界洋溢着欢乐和社会及家庭的爱意,所以他们的笔下比成人的作品更率真自然、有趣可爱。他们的作品最能抓住生活中最有童趣的东西。这是和民间烙画成人美术作品的不同之处。
    应该说明,中国民间烙画艺术家与小画家们无论在视觉形态意识和造型审美观念上都有着质的差距。他们的思维之间并非一道横亘的城墙,而是一条相通的暗河,这条河的源头便是人类原始时期的艺术,是孩提时对美术审美观念的潜意识。正是原始思维的基因在他们心灵中的潜存影响,才会有可能产生两者之间在造型特征上的通似和造型意念上的撞合。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少儿的兴趣爱好,增长民族文化情感放在首位,任凭他们随心所欲的自由挥写,让他们在无穷的遐想中驰骋,展现天真烂漫的童心,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民间烙画美术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传承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的责任,教育少儿成为民间美术的接受者、保护者、传承者和弘扬者,正是基于这个责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校将民间烙画艺术引进课堂,进行了尝试。
    1、首先让少儿通过民间美术欣赏课初步认识了解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出来的民族艺术。如:建筑、服饰、器具、烙画、剪纸、面具、脸谱、木偶、皮影等一大批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其来源于生活又极具中国传统特色,考虑到与儿童身心发展认识规律相结合,在课件的应用上应做到有选择、多样化(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汲取积极的营养,摈弃消极的一些元素。将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展示给孩子,让他们尽情地去欣赏、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然后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将知识量加以分解,以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少儿对民间美术有初步的了解。
    2、利用人文资源及民间烙画美术特点,拓展课题内容
    首先,给少儿讲述烙画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历史沿革(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擅长绘画的南阳人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烟瘾过后,顿生画兴,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艺,均获成功,随潜心研究,久而久之,就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他的烙画作品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之间礼尚往来馈赠之佳品,以至作为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以后赵星三又收了四个徒弟,大徒弟李番之能写会画,精通各种花色,技艺娴熟,专攻人物;二徒弟邱义亭擅长博古;三徒弟杨殿奎专攻花鸟;四徒弟张西凡则独领山水之风骚。);烙画艺术的新发展等等。
    再有意识地布置少儿对民间烙画艺术的成就及现状进行调研,并组织相互交流。在探索学习中,使孩子了解民间艺术的多层性和广泛性,了解民间音乐、舞蹈和民间美术之间的关联。然后,利用这些孩子熟悉的人物、环境、建筑、音乐、文学等来设计烙画教学课题。这样的教学实践将烙画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也让少儿在多渠道地体验烙画学习乐趣的同时认识到民间烙画艺术的价值,在提高绘画技法的同时更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烙画艺术的作用。
    3、民间烙画艺术教学形式
    由于统编的美术教材往往学不彻底,学校只能因地制宜以民间美术形式补充教学,填补教材实施中的缺漏。目前学校采用较多的民间美术教学形式有:剪纸,泥塑,面塑,树叶粘贴,草藤小编织,撕纸画,吹塑纸版画等。以上教学形式花钱少,容易出效果,是小学美术教学一种贴近实际、喜闻乐见的教学。
    而民间烙画教学形式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更深入地感受并理解地方特点民俗。那么如何加深学生对民间烙画的理解呢?我觉得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该文化认识不是特别深刻,还应该拟定一个主题,让孩子们围绕着主题进行烙画创作,比如说我们可以拟定这样一个主题,创设情境,国学伴我成长。在孩子们的概念中国学的内容无非是把学习到的背诵熟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并非如此,我们的传统赋予更多的寓意。通过在竹子上烙经典句子和孩子的配画,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内心的感知,对学到的知识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作品展示中让每位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含义,在这么一个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烙画艺术的无穷乐趣。
    为了让孩子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详细地了解烙画知识,更多的体验烙画制作的乐趣,学校还根据国学江北教育工程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编写出了《烙之神韵》的校本教材。该教材从烙画工具及其制作方法到怎样安全操作都一一做了详细介绍,普及了学生的烙画知识,从而也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绘画兴趣和水平。
    4、民间烙画美术教学的注意点
    在辅导学生进行少儿烙画作品的创作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开导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放下包袱展开手脚,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纸和笔反映出来。
    (2)、老师要认真引导,做好学生创作中的“参谋长”,动嘴不动手。有的少儿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变相成了美术老师技法评比的平台,是值得注意的。
    (3)、教室里可布置民间烙画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欣赏传统的民族民间优秀烙画美术作品,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美术作品风格的丰富性。老师平时多讲民间烙画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民间美术情结,营造一种近朱者赤的气氛。
    (4)、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既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创造。在学生众多的习作或习作的某个部分和细节中找出能再加工的因素,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深加工,并予以简单的技法,工具进行指点。运用民间烙画简单的造型手段,传递学生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激发少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最终形成学生的设计、美化和创作物品的基本能力。 
    ①、鼓励艺术观察,是烙画创作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美,学校老师便带学生们走出校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寻找丰富多彩的美。通过一次次从自然、从生活中寻找美的真谛,大大启发学生创作灵感,激发其创作欲望。当学生们渐渐地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优秀的烙画作品就应运而生了。比如杜菲同学创作的《快乐地劳动》一画,便是充分运用了烙画的特点,体现了孩子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景象,因而曾多次获奖并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的“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获二等奖。
    ②、鼓励艺术表现,是烙画创作的原动力
    在烙画教学中,老师特别注意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其美好的情感,以情带画,做到画中有情。以开展经典诵读为平台,学生们根据自己所积累的国学文化知识,将经典名句,如:“三思而后行”、“温顾而知新”等名句,配上图片烙制在竹制笔筒上,便形成了一幅幅经典的烙画作品《国学经典展新颜》。该作品在2009年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就在这种不断的创作中,学生们美好的情感被一次次激发起来,形成了创造美的巨大动力,而在不断创造着艺术美的学生们,可能也会感觉到:他们的心灵已经被美的甘露润物细无声地净化得更美了。
    ③、鼓励个性审美,是烙画创作的生命。
    在烙画创作中,学校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这样一种习惯:不断地对自己所学的绘画技巧,所用的工具材料,所画的题材内容,从新的角度去思考,看谁敢打破别人的,甚至是老师的思路,产生更新的想法。
    比如:在创作狮子”这一题材时,先鼓励学生去寻找狮子的特点,学生们都敢想敢说,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的创作也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刘颖同学创作的《动物园里的狮子》,笔法粗犷有力,刚劲鲜明,充分体现狮子的凶猛的个性 ,也展示了作者勇往直前、果敢刚直的坚强个性。该作品被编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美术教材。
    我认为在学校开展“民间烙画艺术的传承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烙画这一民间文化艺术,这种带有浓郁民族艺术氛围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我们民间烙画艺术教育所渗透给孩子的民族精神,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爱祖国、爱家乡思想的种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继承和发展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有专家说每一分钟都有一些民间美术品在消亡。如果不及时抢救、保护,带来的后果就是失传。”让民间烙画艺术走进课堂,不仅培养了新一代民间烙画艺术的传承人,重要的是使中国民间烙画艺术的发展和继承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对于中国民间烙画艺术最大的贡献。
 
                                               张  倩
                                           2010年11月

(阅览次数:2221次)  【  】 【告诉好友】 【关闭】   

友情链接: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号:渝ICP备11007614号-1 公安共信息网络安全备案号:50010501500251
本网站技术支持:重庆立春文化艺术传播中心    后台管理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松鹤路108号2-16  邮编:401120 电话:023-67527534  18983085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