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五月的深圳,气候较之往年凉爽,遍布深圳的30多个会场周围,随时可见文博会的宣传标语。 “现在,文博会的展位真是一位难求,许多省市的参展团每天都打电话来,要求增加展位。”深圳文改办主任倪鹤琴这样告诉记者——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我们期待5月14日至17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文博会再创新纪录。 经过六年五届的发展,文博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创办初期频受质疑的一座城市的文化产品展示台,悄然成长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个展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的亮丽窗口。
看中国文化最前沿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经理叶建强告诉记者:文博会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体检阅和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从文博会走向世界,而世界也可以在这里了解当今的中国。” 深圳市文博办主任尹昌龙博士说:“应当承认,过去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文化产品的交易方式都很落后。而深圳文博会的举办改变了这种状况。它提供的平台,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和交易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而且直接推动了中国的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文博会历经六年五届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文化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200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发展目标,率先在全国高举起文化发展的旗帜,“文博会”应运而生。 如果说首届文博会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那么第二届文博会便已经是昂首起步的少年。数字最有说服力。首届文博会共举办了60多个文化产业的博览、交易、论坛、活动项目,有近700家企业参展,参观文博会的总人数超过47.7万人,700个文化产业融资项目中合同成交额达31.4亿元人民币。而第二届文博会便冠名“中国”,参展企业达到了1071家,参展规模足足扩大了2.5倍,吸引了50万以上观众入场。也是从这一届开始,文博会明确了自身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使命。为中国文化产品搭建出口平台,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找到新路。文博会着眼于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以海外招商为重中之重,通过外交渠道、商协会渠道、专业机构代理、网站预登记和数据库电邮,第二届文博会吸引了来自海外4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3421人参会。 即将开幕的第六届文博会上,全国31个省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将全部参展。据初步统计,各级政府组团将带来近3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入交易平台。八大展馆吸引了1797家政府组团、机构和企业参展,一大批龙头文化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30强企业将亮相文博会,应邀参会的海外采购商已达10680人,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等65个国家和地区。展示交易内容涵盖了九大文化产业内容,按照产品分为86类,十多万种展品。世界各国友人在文博会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秦砖汉瓦、故宫长城、苏州刺绣、满汉全席上。来自澳门的创意设计作品、湖南的动漫产品、北京的影视作品、深圳的动漫游戏等,都将在这里一展风采。它们都是中国近年来最前沿的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拳头产品”。 透过文博会,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足迹。 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对记者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硬实力有了很大发展,能否尽快推动软实力的提升受到举国上下广泛关注。而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关键部分。文博会正是适应了这种时代发展趋势产生的一个新事物。深圳的文博会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去年深圳的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更是逆市飞扬,说明了文化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展示出文博会的前景越来越光明。”
促文化产业再提速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博士对记者说:文博会开创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以前一提文化,都是“文化事业”。文博会举办以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产品交易”等成了热门词和热门话题。文博会举办后,文化产业就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成了一个独立的、新兴的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 的确如此,在文博会举办前,中国的文化产品更多的是作为艺术品呈现在各个展会上和观众面前。而文博会的举办,却让文化产品借助市场机制的活力,进入了交易领域。每届文博会,举办方都在“交易”二字上努力做足文章。深圳文博会举办之初就定位于文化产业成果的展示与交易,旨在推动中国每年成千上万项文化产品转化为生产力。首届文博会的成功不只表现在31.4亿元的合同成交额,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向全国提供了文化产业发展可资借鉴的方向,彻底搅动了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一池春水。 深圳文博会以点对点招商的方式,每年吸引来逾万专业买家。经过6年的运作,其国家级、国际化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品牌已初步建立。5届文博会累计成交2700多亿元人民币,从首届356.86亿元跃升至第五届文博会880.69亿元,成交额快速增长。 在文博会的推动下,2009年11月,深圳挂牌成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与资本的对接搭起了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加速平台、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等四大平台。书画、陶瓷、玉石、丝绸等艺术品,可在这里交易;文学、影视、设计等作品版权,将在这里转让;文化产品期货、艺术品权益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类证券化产品,也能在这里交易。文交所的成立,使深圳又有了一个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深圳在推进文化与市场对接、文化与科技对接、文化与资本对接上,都取得了突破”,在文交所挂牌仪式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对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特色给予的简要论述,被认为是对文博会作用的点睛之笔。
让文化产业结构科学化
深圳大学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教授说:“深圳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发展结构有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超过了70%。这说明深圳发展动力的构成由资本驱动型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这个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转变的背后,文博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的确如此,近两年,当全球经济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低潮的时候,深圳以及整个中国的文化产业却成为经济寒冬里的报春花,逆市飞扬。 据统计,2008年—2009年,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1.4%上升到2008年的5.1%。云南省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0亿元,占GDP比重为5.8%。近5年来,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占全市GDP比重约7%。 而即将举办的第六届文博会,就是展示中国文化产业进入新时代的最亮丽的窗口。“观众将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文化产品从思想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环环相扣的整个产业链。”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孙思说。 深圳作为文博会的举办地,其文化产业发展令人赞叹。深圳文改办主任倪鹤琴认为,文博会不仅改变了深圳的产业结构,而且大力拉动了深圳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专家预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健全,文化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文化产业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涌现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演艺、动漫、游戏等行业的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显著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